扶贫杨梅冷库变私人酒窖,村书记称“提高资产利用率”
近日,一则关于扶贫项目杨梅冷库被改造成私人酒窖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这处原本用于帮助当地村民储存和销售杨梅的冷库,如今却变成了村书记的私人酒窖,引发了村民的强烈不满。然而,村书记对此的解释却是“提高资产利用率”。
据了解,这个杨梅冷库项目是在我国某贫困村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地 *** 希望通过建立冷库,帮助村民储存新鲜杨梅,延长其保鲜期,从而提高杨梅的市场竞争力,增加村民的收入。然而,随着项目的实施,村民们却发现冷库并没有按照预期运行。
原来,冷库在建成之初,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技术支持,导致杨梅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同时,由于市场波动和销售渠道不畅,杨梅的售价并不理想。这使得村民们对冷库项目的信心大打折扣。
然而,就在村民们对冷库项目失去信心之际,冷库却突然发生了转变。原本用于储存杨梅的冷库,竟然被改造成了私人酒窖,供村书记私人使用。这一举动让村民们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
面对村民的质疑,村书记辩称这是“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做法。他认为,冷库闲置期间,将空间改造成酒窖,既满足了个人需求,又能确保资产不闲置,从而达到提高资产利用率的目的。至于村民们对杨梅冷库的关注和担忧,他认为这是村民们对扶贫项目的误解。
然而,村民们并不认同村书记的解释。他们认为,扶贫项目本应是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私利工具。将扶贫项目用于个人私利,不仅违背了扶贫初衷,更是对村民们权益的侵害。
对此,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据悉,当地 *** 将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同时, *** 也呼吁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扶贫项目的公平公正。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扶贫项目如何有效实施的关注。扶贫工作不仅要关注项目本身,还要关注项目的实际效果,确保扶贫资金和资源真正惠及贫困群众。同时,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类似事件,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扶贫杨梅冷库变私人酒窖的事件,不仅暴露了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醒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扶贫资金和资源真正用于扶贫事业,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